2022年广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招聘10人公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22年公开招聘编制外工作人员的公告

  为满足我单位补充工作人员的需要,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桂人社发〔2011〕155号)及有关文件精神,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22年度公开招聘编制外工作人员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单位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简称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始创于1959年,1998年增挂广西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牌子,坐落于南宁市南湖之滨,主要职责是为政府部门和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科技情报服务;开展科技图书收藏与借阅工作;为促进广西生产力发展服务。

  二、招聘岗位

  本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制外工作人员10名,具体岗位要求详见招聘岗位信息表(附件1)。

  三、基本条件

  报名人员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

  (五)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六)热爱科技事业,政治素质好,有开拓创新精神。

  招聘岗位所涉及的年龄、工作经历等有关资格条件的时

  间计算截止至公告发布首日。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考: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党籍、公职的;

  (三)受党纪、政纪处分,处分期未满的;

  (四)因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审查的;

  (五)被依法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报考的其他情形的。

  四、信息发布

  本次公开招聘公告在广西人才网(www.gxrc.com)、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网站(www.gxinfo.org)发布。

  五、招聘流程

  (一)考生报名

  1.报名时间

  本次招聘长期有效,欢迎应聘者积极报名,岗位招满,报名即刻终止。

  2.报名方式

  本次公开招聘采取网上报名方式,不接受其他形式报名,每人限报1个岗位,多报无效。

  3.报名材料

  应聘人员须提交以下材料打包为1个压缩包发送至邮箱:gxkjqbsrsk@126.com,邮件标题及压缩包文件名须设置为岗位名称+应聘者姓名+2022应聘(如:岗位1-张××-2022应聘),附件材料对照应聘岗位条件需按以下顺序进行编辑、制作附件目录并提交。

  (1)《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2022年编制外人员招聘报名表》(附件2)、近期免冠正面彩色相片1张(须在报名登记表上承诺栏签名并扫描成PDF格式)。

  (2)居民身份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学信网打印)。如国外学历、学位须获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提供认证证明材料。如尚未取得学历、学位证的应届毕业生须附学校证明。

  (3)应届毕业生需提供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加盖学校公章)及成绩单。

  (4)职称证、资格证、执业证等扫描件。

  注:上述材料将作为考察的主要依据,请应聘者认真准备,确保提交材料真实完整。应聘者须对所填报信息资料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并在《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2022年编制外人员招聘报名表》本人承诺栏亲笔签名以示负责。如有虚假,后果由应聘者个人承担。

  (二)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贯穿于公开招聘全过程,报考人员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凡经核实有关材料主要信息不实,影响资格审查结果的,取消报考或聘用资格。

  (三)考试

  本次招聘采取面试+岗位测试的考试方式。

  面试测试应聘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应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岗位测试考察评价应聘人员的岗位适应性、团队协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

  综合成绩按面试成绩×40%+岗位测试成绩×60%计算,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尾数四舍五入。

  (四)考核

  考试结束后,依岗位根据综合成绩确定考核人选。考核通过查阅档案、谈话等方式考察考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并对考生资格进行复查。

  (五)确定拟聘人员

  根据考核人员的成绩、考核情况,经我单位集体研究确定拟聘人员。

  (六)体检

  由我单位统一组织拟聘人员到指定医院(县级以上具有规定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机关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人员标准执行,体检费用应聘人员自理。不按要求参加体检者,视同放弃拟聘资格。

  (七)公示

  拟聘人员名单在我所网站进行为期7个工作日的公示。

  (八)聘用

  经公示期满无异议的人员,或者反映的问题不影响聘用的,办理聘用手续和签订劳动合同,按有关规定执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聘用。

  六、其他事项

  (一)招聘工作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管理部门的监督。

  (二)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应聘人员应按国家和自治区的防疫政策和规定执行。

  (三)本次招聘不接受现场报名或来信来访,请应聘者及时关注公告发布网站,保持通讯畅通,有疑问请与我单位沟通。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谷先生,0771-5302055;宋女士,0771-5329209。

  附件1 招聘岗位信息表.docx

  附件2 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2022年编制外人员招聘报名表.docx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2022年11月11日

  

  

2022年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招聘启事

  

  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2022年固定研究人员招聘启事

  一、 实验室简介

  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广西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于2011年3月立项建设,2016年通过首轮评估。广西大学分室现有17500㎡科研用房及其他配套设施(含温室、大棚、基地和冷库等),拥有仪器设备总值约1.3亿元。

  实验室针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粮食作物水稻、食糖原料作物甘蔗、工业和生物能原料作物木薯、南方特色水果以及南方奶业奶源动物奶水牛,开展系统性的种质资源保护、基础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的应用基础研究,阐明重点作物性状形成与调控机制,为我国带农业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和技术保障以及科技人才支撑,提升边疆民族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 岗位需求

  根据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需要,实验室决定依照自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遴选固定研究人员。要求如下:

  1、固定人员原则上从实验室流动人员业绩优秀者中遴选。

  2、依托单位优秀青年人才(1982年12月31日后出生)可破格直接申报。

  3、拟聘人员的研究领域需符合下述研究方向之一:

  研究方向1:农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收集和保存稻属、甘蔗、木薯、南方特色果树、特色林木和经济植物的核心种质资源,开展资源的评价,发掘控制育性、抗性和高产优质等关键基因。重点研究作物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形成机理、遗传与环境的互作机制、重要性状基因定位,获得抗病虫、耐冷、营养高效的育种材料并培育高产、优质、高抗和营养高效的新品种。

  研究方向2:作物育性发育与遗传改良

  克隆作物育性和发育相关重要基因,阐明调控机理;创建新型可控水稻不育系及杂交制种体系;开展基于多基因转化和基因编辑的水稻重要性状的遗传改良研究;鉴定、定位和利用与水稻产量、品质等重要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建立重要性状和基因的代换系库和分子标记信息库,研究高效的品种分子设计和基因聚合技术,开展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体系研究,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支撑并培育一批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品种。

  研究方向3:作物抗逆与养分高效利用

  研究带重要农业作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适应机理,重点研究带作物适应高低温逆境的分子机理、作物根系养分高效利用和耐受金属毒害的机理;带重要作物与病原物互作的生物学机制,包括病原致病机理、种质抗病性和抗虫性机制的研究,为作物抗逆性状改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并培育一批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品种。

  研究方向4:水牛遗传改良与快速扩繁

  研究水牛的繁殖、泌乳生理以及繁殖与产奶性状的基因调控网络,克隆与水牛繁殖和产奶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阐明其分子机制;建立基因操作、干细胞分离培养、体细胞克隆、转基因和转基因克隆等技术平台,为转基因水牛新品种培育提供技术支持;开展良种水牛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快速扩繁、精子分离性别控制等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建立快速繁育良种水牛的技术体系,加快良种推广速度。

  三、待遇和管理

  1、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需为依托单位全职人员,原岗位待遇不受影响。

  2、实验室固定人员按照《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3、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无需再次申请。

  四、招聘程序

  1、应聘人员提交申请材料(模板见附件1),由实验室办公室进行初审。报名截止日期为2022年1月6日。

  2、初审通过者,将参加实验室组织的固定人员遴选答辩会,由实验室室务委员会委员听取报告后进行投票表决,票数超过半数为有效,按照得票数自高至低选取。

  3、固定人员遴选答辩(汇报PPT模板见附件2)拟安排在1月10日左右,具体时间及议程安排另行通知。

  五、联系方式

  1、申请材料发送邮箱:skloffice105@163.com

  2、联系人:

  蒙老师:0771-3235266

  黄老师:0771-3235266

  

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12月29日

  附件1:国重固定人员申请材料模板.doc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