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公务员考试、公务员遴选笔试应考及疫情防控的通告

  

关于广西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考生应考及疫情防控的通告

  

  根据我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和要求,为全力保障广大考生、考务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我区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工作安全进行,现就此次考试发布考生应考及疫情防控通告。

  

  一、考前14天,考生应通过“扫码抗疫情”微信小程序或“爱广西”手机APP实名申领“广西健康码”,并及时更新“广西健康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状态。提倡尽快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接种。

  

  二、考前14天,考生应避免前往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有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所在县(市、区)或国(境)外旅行、居住,避免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或近期国(境)外返桂人员接触;避免去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员密集的场所聚集。

  

  三、考试当天,所有考生须持本人首场考试考前48小时内(以采样时间为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纸质或电子版均可)、“广西健康码”为绿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为绿码、现场测量体温正常(<37.3℃)方可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考前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级市其他县(市、区、旗)和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直辖市的县(区)其他乡镇(街道)旅居史、有本土感染者但未划定中高风险地区的县(市、区、旗)及不设区的地级市旅居史的考生,需提供本人首场考试前3天内2次(采样时间间隔24小时,最后一次采样须在桂内有资质的检测服务机构进行)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请考生合理安排核酸检测时间,以免影响您参加考试,同时建议考前一天登陆“扫码抗疫情”微信小程序打印一份包含核酸检测结果、广西健康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绿码界面的纸质材料备用。

  

  四、每场考试前,考生应提前80分钟到达考点,预留足够时间配合考点工作人员进行入场核验。考点设有“入场核验通道”,考生进入考点前须提供本人首场考试48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以及“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绿码信息,经考点工作人员核验通过方可进入自动核验通道;在自动核验通道进行人脸采集身份核验、健康码筛查、体温检测,核验通过后方可进入考点。

  

  五、考生进入考点时,考点使用智能核验设备现场采集人脸识别信息与居民身份证进行数据比对,自动核验考生身份。无法进行自动核验身份的、未携带居民身份证原件的、现场测量体温异常或身体出现不适的,须到考点人工检测通道进行人工核验。

  

  六、考生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不得参加考试

  

  (一)考试当天,“广西健康码”非绿码或“通信大数据行程卡”非绿码或现场测量体温≥37.3℃或不能按要求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的考生。

  

  (二)考试前21天内有国(境)外旅居史,尚未完成隔离医学观察等健康管理的考生。

  

  (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或次密接者,尚未完成隔离医学观察等健康管理的考生。

  

  (四)考前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7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乡镇(街道)旅居史、7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旅居史(不含直辖市),正在实施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及居家健康监测的考生。

  

  (五)现场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综合研判不具备考试条件的考生。

  

  七、考生参加考试时应自备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除核验身份时按要求摘除口罩外,进出考点、考场应全程佩戴口罩。

  

  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发热、咳嗽、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向考务工作人员报告,并如实报告近14天的旅居史、接触史及健康状况等疫情防控信息,经现场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评估后,综合研判具备参加考试条件的,作出书面承诺后,由专人负责带至隔离考场进行考试。

  

  八、考生在打印准考证前应认真阅读考试相关规定和疫情防控相关要求,承诺已知悉告知的所有事项,并遵照执行。考生打印准考证即视同为认同签署承诺。

  

  九、考生有不配合考试防疫工作、不如实报告健康状况、隐瞒或谎报旅居史、接触史、健康状况等疫情防控信息,提供虚假防疫证明材料(信息)等情形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十、其他疫情防控要求,按考点所在城市疫情防控部门规定执行。考试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将根据国家和我区疫情防控的总体部署和最新要求进行动态调整。请考生密切关注考点所在城市最新防疫要求,并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事考试院

  


  

2022年3月11日

  

  

2022年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招聘启事

  

  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2022年固定研究人员招聘启事

  一、 实验室简介

  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广西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于2011年3月立项建设,2016年通过首轮评估。广西大学分室现有17500㎡科研用房及其他配套设施(含温室、大棚、基地和冷库等),拥有仪器设备总值约1.3亿元。

  实验室针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粮食作物水稻、食糖原料作物甘蔗、工业和生物能原料作物木薯、南方特色水果以及南方奶业奶源动物奶水牛,开展系统性的种质资源保护、基础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的应用基础研究,阐明重点作物性状形成与调控机制,为我国带农业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和技术保障以及科技人才支撑,提升边疆民族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 岗位需求

  根据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需要,实验室决定依照自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遴选固定研究人员。要求如下:

  1、固定人员原则上从实验室流动人员业绩优秀者中遴选。

  2、依托单位优秀青年人才(1982年12月31日后出生)可破格直接申报。

  3、拟聘人员的研究领域需符合下述研究方向之一:

  研究方向1:农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收集和保存稻属、甘蔗、木薯、南方特色果树、特色林木和经济植物的核心种质资源,开展资源的评价,发掘控制育性、抗性和高产优质等关键基因。重点研究作物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形成机理、遗传与环境的互作机制、重要性状基因定位,获得抗病虫、耐冷、营养高效的育种材料并培育高产、优质、高抗和营养高效的新品种。

  研究方向2:作物育性发育与遗传改良

  克隆作物育性和发育相关重要基因,阐明调控机理;创建新型可控水稻不育系及杂交制种体系;开展基于多基因转化和基因编辑的水稻重要性状的遗传改良研究;鉴定、定位和利用与水稻产量、品质等重要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建立重要性状和基因的代换系库和分子标记信息库,研究高效的品种分子设计和基因聚合技术,开展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体系研究,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支撑并培育一批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品种。

  研究方向3:作物抗逆与养分高效利用

  研究带重要农业作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适应机理,重点研究带作物适应高低温逆境的分子机理、作物根系养分高效利用和耐受金属毒害的机理;带重要作物与病原物互作的生物学机制,包括病原致病机理、种质抗病性和抗虫性机制的研究,为作物抗逆性状改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并培育一批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品种。

  研究方向4:水牛遗传改良与快速扩繁

  研究水牛的繁殖、泌乳生理以及繁殖与产奶性状的基因调控网络,克隆与水牛繁殖和产奶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阐明其分子机制;建立基因操作、干细胞分离培养、体细胞克隆、转基因和转基因克隆等技术平台,为转基因水牛新品种培育提供技术支持;开展良种水牛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快速扩繁、精子分离性别控制等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建立快速繁育良种水牛的技术体系,加快良种推广速度。

  三、待遇和管理

  1、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需为依托单位全职人员,原岗位待遇不受影响。

  2、实验室固定人员按照《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3、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无需再次申请。

  四、招聘程序

  1、应聘人员提交申请材料(模板见附件1),由实验室办公室进行初审。报名截止日期为2022年1月6日。

  2、初审通过者,将参加实验室组织的固定人员遴选答辩会,由实验室室务委员会委员听取报告后进行投票表决,票数超过半数为有效,按照得票数自高至低选取。

  3、固定人员遴选答辩(汇报PPT模板见附件2)拟安排在1月10日左右,具体时间及议程安排另行通知。

  五、联系方式

  1、申请材料发送邮箱:skloffice105@163.com

  2、联系人:

  蒙老师:0771-3235266

  黄老师:0771-3235266

  

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12月29日

  附件1:国重固定人员申请材料模板.doc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