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市殡葬服务管理处公招聘启事

  

  南宁市殡葬服务管理处公2022年上半年公开招聘编外合同制职工招聘启事

  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经南宁市民政局批准,现向社会公开招聘以下编外合同制职工:

  一、招聘岗位及人数(共3个岗位、6名)

  (一)驾驶员兼收殓员 1名;

  (二)殡仪服务员 4名;

  (三)挽联书写员 1名。

  二、招聘条件

  (一)基本条件:

  愿意从事殡葬一线工作,服从单位工作安排和调配,身体健康,具备从事殡葬工作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胜任本岗位工作的身体条件。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违法犯罪记录。

  (二)具体条件:

  1.驾驶员兼收殓员岗位(1名):大专及以上学历;持有效B证及以上驾驶证;5年及以上驾龄;男性;40周岁及以下;身高165厘米及以上。持有A证及以上驾驶证或复转军人优先。

2022年广西市殡葬服务管理处公招聘启事

  2.殡仪服务员岗位(4名):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不限,五官端正、形象气质佳、普通话标准,善于沟通协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熟悉操作电脑设备,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35周岁及以下;男女不限,男性身高165厘米及以上,女性身高155厘米及以上。持有《普通话等级证书》证和文体特长、复转军人优先。

  3. 挽联书写员(1名):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不限;具有毛笔书写技能,熟悉操作电脑设备,能胜任殡仪馆挽联室工作;40周岁及以下;男女不限,男性身高165厘米及以上,女性身高155厘米及以上。复转军人优先。

  注:招聘岗位年龄、工作经历以及相关资格要求等时间的计算,均截至2021年12月22日(不含当。

  三、招聘程序

  (一)现场报名及资格审查

  1.公布方案(2022年1月4日-2022年1月23。《招聘工作方案》经市民政局审核通过以后,在南宁市人才网、南宁市民政局和本单位网站公布招聘公告。

  2.现场报名(2022年1月24日-1月26。采取现场报名方式,报名人员须携带本人身份证、毕业证、资格证、学历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个人简历表,报名表及近期2寸免冠彩色照片1张,到望州路308号南宁市殡葬服务管理处业务综合楼,三楼321号人事科进行现场报名。现场报名初步审核信息,测量身高。报名时间截止后不再接受报名。

  3.资格审查。由处公开招聘领导小组按照规定的资格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验证工作贯穿整个招聘工作始终,对弄虚作假的,取消考试资格,对已经聘用的人员,解除聘用合同。

  (二)考试

  本次考试不设开考比例,由处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通过资格审查的人员进行初试(实操)、复试(面试)。初试、复试分别采取百分制,委托有关人员命题。考官由7人组成,根据招聘岗位和考试类别确定人员,由处领导、相关科室人员组成。

  1.初试(实操)

  (1)驾驶员兼收殓员:主要考察应聘人员对殡仪专用车辆的驾驶技术、收殓相关技能操作能力;

  (2)殡仪服务员:主要考察应聘人员对礼仪接待、业务洽谈等相关服务技能操作能力;

  (3)挽联书写员:主要考察应聘人员毛笔书写等相关技能操作能力。

  2.复试(面试)

  按照初试成绩从高分至低分按招聘岗位数1:3比例确定复试入围人选,不足1:3的按照实际人数确定复试入围人选。初试成绩未达到60分,或者缺考或违纪情况的报考者不能入围复试。复试主要采取结构化面试,主要采用提问方式,测试应试者的语言表达、工作思路、岗位适应程度等。

  (三)体检

  按照复试成绩由高分至低分按招聘岗位数1:1确定体检人选。复试成绩未达到60分者,不能确定为体检人选。体检标准参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有关标准执行。有身高要求的岗位,身高以医院体检结果为准。如体检中出现不合格者(含身高未达到岗位要求标准),按复试成绩从高分至低分依次递补体检。

  (四)考察

  对体检合格(含身高达到岗位要求标准)人员进行考察,主要通过个别谈话,实地考察和电话约谈等方式,对考察人选的德、能、勤、绩、廉情况进行考察。经处公开招聘领导小组研究报处支委会拟定考察合格名单,进行公示。

  (五)公示

  考察合格者在单位范围内公示,公示期7天。

  四、录用

  公示期满无异议,可以拟聘用。拟聘用人员实行岗前培训,试用期考核合格的予以聘用,并签订劳动合同。工资待遇按照南宁市事业单位外聘人员工资标准及处相关预算执行。

  

南宁市殡葬服务管理处

  

2022年1月4日

  附件:市殡管处公开招聘编外合同工职工报名表.doc

  

  

2022年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招聘启事

  

  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2022年固定研究人员招聘启事

  一、 实验室简介

  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广西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于2011年3月立项建设,2016年通过首轮评估。广西大学分室现有17500㎡科研用房及其他配套设施(含温室、大棚、基地和冷库等),拥有仪器设备总值约1.3亿元。

  实验室针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粮食作物水稻、食糖原料作物甘蔗、工业和生物能原料作物木薯、南方特色水果以及南方奶业奶源动物奶水牛,开展系统性的种质资源保护、基础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的应用基础研究,阐明重点作物性状形成与调控机制,为我国带农业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和技术保障以及科技人才支撑,提升边疆民族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 岗位需求

  根据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需要,实验室决定依照自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遴选固定研究人员。要求如下:

  1、固定人员原则上从实验室流动人员业绩优秀者中遴选。

  2、依托单位优秀青年人才(1982年12月31日后出生)可破格直接申报。

  3、拟聘人员的研究领域需符合下述研究方向之一:

  研究方向1:农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收集和保存稻属、甘蔗、木薯、南方特色果树、特色林木和经济植物的核心种质资源,开展资源的评价,发掘控制育性、抗性和高产优质等关键基因。重点研究作物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形成机理、遗传与环境的互作机制、重要性状基因定位,获得抗病虫、耐冷、营养高效的育种材料并培育高产、优质、高抗和营养高效的新品种。

  研究方向2:作物育性发育与遗传改良

  克隆作物育性和发育相关重要基因,阐明调控机理;创建新型可控水稻不育系及杂交制种体系;开展基于多基因转化和基因编辑的水稻重要性状的遗传改良研究;鉴定、定位和利用与水稻产量、品质等重要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建立重要性状和基因的代换系库和分子标记信息库,研究高效的品种分子设计和基因聚合技术,开展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体系研究,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支撑并培育一批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品种。

  研究方向3:作物抗逆与养分高效利用

  研究带重要农业作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适应机理,重点研究带作物适应高低温逆境的分子机理、作物根系养分高效利用和耐受金属毒害的机理;带重要作物与病原物互作的生物学机制,包括病原致病机理、种质抗病性和抗虫性机制的研究,为作物抗逆性状改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并培育一批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品种。

  研究方向4:水牛遗传改良与快速扩繁

  研究水牛的繁殖、泌乳生理以及繁殖与产奶性状的基因调控网络,克隆与水牛繁殖和产奶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阐明其分子机制;建立基因操作、干细胞分离培养、体细胞克隆、转基因和转基因克隆等技术平台,为转基因水牛新品种培育提供技术支持;开展良种水牛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快速扩繁、精子分离性别控制等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建立快速繁育良种水牛的技术体系,加快良种推广速度。

  三、待遇和管理

  1、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需为依托单位全职人员,原岗位待遇不受影响。

  2、实验室固定人员按照《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3、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无需再次申请。

  四、招聘程序

  1、应聘人员提交申请材料(模板见附件1),由实验室办公室进行初审。报名截止日期为2022年1月6日。

  2、初审通过者,将参加实验室组织的固定人员遴选答辩会,由实验室室务委员会委员听取报告后进行投票表决,票数超过半数为有效,按照得票数自高至低选取。

  3、固定人员遴选答辩(汇报PPT模板见附件2)拟安排在1月10日左右,具体时间及议程安排另行通知。

  五、联系方式

  1、申请材料发送邮箱:skloffice105@163.com

  2、联系人:

  蒙老师:0771-3235266

  黄老师:0771-3235266

  

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12月29日

  附件1:国重固定人员申请材料模板.doc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