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设计考研专业课考什么(影视动画背景设计的主题构建)

文/尼尔笔记

编辑/尼尔笔记

前言

美国电影理论学家李.R.波布克曾说:任何一部影片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主题。尽管在过去二十年内,影片的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各种运动。

但是在这一时期内,艺术上有成就的影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个无论在思想上或哲学上都有引人注目的鲜明主题”。

“动画的受众范围和艺术特征,注定了动画所倡导的是一种普遍的、容易被人们所认同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花木兰》、《狮子王》、《马兰花》等动画片在世界范围内上映后,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引发了影评人们的热烈讨论。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一部优秀的动画片,无论从商业还是从艺术角度来看,其题材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动画主题的表述

动漫的题材一般是指由动漫作者所创造的美术人物和剧情中所表现出的思想要旨,其中包含着作者对爱情、人与自然、人生成长和社会现实的理解、评价和思考。

它统领着整个动画片中的人物,情节,对话,细节,表演,摄影风格,音乐等元素,从而使整个动画片的协调和统一。

情绪性题材——在音乐和抒情等美术创作中,表现出一种具有支配情绪的风格。

举例来说,中国的一幅水墨画卡通《牧笛》,就是在一个夏天的清晨,一个牧人乘著一头水牛,在这段时间里,他倚著一棵大树,渐渐入睡。

忽然梦到水牛不见了,他正在焦急之际,却发觉水牛是被飞来的飞瀑所吸引,无论他如何努力,都不能将水牛召唤回来。

在绝望之中,一个放羊的孩子听到了竹林中传来的声音,于是砍了一根竹子,做成了一支笛子,用来吸引水牛

忽然牧童高兴地从梦中惊醒,引领水牛回家,故事情节恬淡、隽永。这个故事的情节平淡而又意味深长。

美国2009年度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回忆积木的小屋》,在短短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就展现出了老爷子的人生历程。

以社会与自然的联系为副线,将爱情与亲情、老龄化社会与全球变暖这三个主要的话题,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堪称是一部完美的电影。

意识形态题材:在某些当代电影、电视和动漫的创作中,意识形态题材往往被用来表现意识形态。

比如美国动画片《花木兰》,讲述了花木兰为了获得所有人的认同,伪装成男人的过程,却被李将军误会。

最后她毅然决定伪装成女人,救出国王,最终使李将军上门认错并提亲,这一系列的情节,都是由正面和负面两个部分组成的,这也是花木兰对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追求。

剧情题材:李-R-波布克曾指出:一部电影的主题不必非是某种‘教义’,甚至可以不是某种观点,对于一个剧本来说,它非常可能仅仅提示某种情感;后来这种情感变成了主题。”

比如,在美国动画片《狮子王》里,故事的主题就是:辛巴敢面对自己的职责,最后打败叔父

中国香港动画片《麦兜响当当》的故事,讲述了虽然是个小老百姓,但麦兜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斗志。

二、动画主题的形成过程

以对生命的感觉与认知为题材,以此为基础来创作故事。

比如,奥斯卡最佳动画片《每个孩子》,曾被加拿大电影管理局以“弃婴”为题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制作了一段公共宣传视频,并被全球广泛采用。

从现实中获取素材。比如,以《特别快递》为代表的1979年度奥斯卡最佳动画片为例,对后现代性下的人性自私进行了批评。

首先是生活的经验,然后是灵感,再次是创作。举例来说,泰国动画片《小战象》,其创作的题材,与东方的爱国主义,国家精神,母慈子孝,英勇无畏的精神,都十分契合。

以生活为依据,然后通过长期的摸索,修改旧的题材,并建立新的题材。比如,在最初的动画片《马兰花》里,剧情的主线就是勤奋、勇气和懈怠、胆小的二元性。

面对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动漫题材,仅凭此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新版《马兰花》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世界观的基础上,将原来的儿童剧题材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并将和谐共处与环境保护作为主要题材。

在没有清晰标题的情况下进行写作,直到工作结束时标题才显现出来。

比如,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的《纽约时代》,运用了一种戏剧性的拼接方法,以各种场景的变化来打动观众。

让他们逐步体会到: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对人生有了某种认识,有了某种创造意向,进而进入人生,从人生中选取题材,从中提取出一种新的思想。

比如,在1981年度奥斯卡获奖影片《摇椅》中,由弗执导,他用一张破烂的木头摇椅子来怀念故乡。

并将其精炼为赞美加拿大魁北克地区风俗民情的“活化石”,从而表现了他对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依恋。

三、动画主题在不同意识形态下的演绎

迪斯尼创始人曾说:“我的工作就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它的魅力。”美国迪斯尼公司的受众群体是广大受众,在题材设定上也尽量做到了男女老幼都能接受。

因而使美国动画片题材丰富多彩,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在传统形式上,美国的迪斯尼动漫具有较强的艺术色彩,而梦工厂动漫具有较强的商品性。

从这一点来看,美国动漫之所以能风靡全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美国动漫工业的商品化;美国动画片在题材的选取上体现了一种商业性,即为了获得更多的受众的关注,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相关的衍生商品的发展。

第二个是美国动画片的类型和生产方式。美国动画片的种类之所以能够产生,是因为它的受众群与其具有的商业性质密切相关。

任何一种动画片的成功,都有助于对这一题材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和延伸,从而推动美国动画片的健康发展。

题材的表达是决定一个民族美学价值观的重要标志,“诗言志”、“文以载道”、“寓教于乐”等中国文学和文化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动漫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但是,过度的“文以载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作者的创造力,制作出来的动漫,很可能会让人产生一种视觉上的疲惫和无聊。

一般的美术理论都是这样的:个性是美术的生命力,要突破原来题材的条条框框,要敢于去探索新的视角,新的想法,中国动漫的发展潜力十分广阔。

日本动漫的主题多种多样,以适应不同层面的受众的需要,如神话、战争、探险、复仇、情感的离别与复合、战争等。

日本动漫之所以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其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种种关系的诠释。

从美术风格上来说,欧洲动漫跟日美动漫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没有日动漫那样的票房负担,所以他们的动漫在美术设计上,加入了一些欧洲的浪漫主义元素。

在美术设计上,他们也很重视美术的创新与浮夸,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故事情节,都很有趣,也很浮夸。

在内容上,它与日本漫画的简洁和隐晦都有很大的区别,更与美国好莱坞的架构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通常在绅士般的幽默中,去探讨生命的主要意义

悲剧源于古希腊,而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领军人物鲁迅曾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所以,它常常使人们感到惋惜,使人们思考,使人们得到启发。根据所涉主题的广度,将其划分为四大类。

英雄悲剧日本动漫《萤火虫之墓》以二战后期日本神户为题材,讲述了清太和节子在失去双亲之后,凄惨存活下来的悲惨经历。

该小说的剧情扣人心弦,其中对和平与生活的追求尤其重要。

性格悲剧英国,丹麦的哈姆雷特,在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经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生存还是毁灭,此二抉择,究竟是哪个较崇高?”

在美国动画片《狮子王I》里,年轻的狮子辛巴也受到了类似的折磨,但是辛巴却成功地避开了“哈姆雷特”的命运。

命运悲剧:这是由于人们的意愿无法逃避坏的宿命而造成的。2007年改编自伊朗女插画家MarjaneSatrapi的同名漫画《我在伊朗长大》

这部电影以自传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少女的成长过程,同时也隐藏了一个充满悲剧性的社会宿命。

社会悲剧它是由现实生活中的深层矛盾引起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书正是中国封建时代两性之间的不公平现象所导致的众多的恋爱惨剧的集中体现。

喜剧源于古希腊的歌舞升平和闹剧,鲁迅先生也曾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它可以揭露人生的丑陋和落后,并用讥讽和讥讽来否认人生。其中以《美食从天而降》《3D蓝色小精灵》这两部动画作品的表现最为显著。

相对于前面两部,主要戏剧的产生要迟一些。16世纪,意大利戏剧家巴蒂隆·仙里尼曾在《悲剧诗体论纲》一书中将主戏视为“悲喜交加”。

而法国小说家博马舍则在《欧也尼》一书中认为主戏“源于现实生活”,体现了人们真实情感的表达。

戏剧中的角色与剧情常常带有一般的典型性。比如《汽车总动员I》、《汽车总动员II》等,都是一部优秀的动漫作品。

结语

多夫金,这位前苏联的著名导演,曾经说过:“题材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所有的艺术中的观念。

任何思想都可以作为一部影片的题材,就像任何一门艺术,题材并不受任何约束,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这部影片对观众来说,有没有意义。”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它们的历史传承存在着差异,所以它们在主题选择上都会带有鲜明的民族印记。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突出自己的特点,各个国家的动漫作品已经形成了较为独立、成熟的框架,从题材选择、造型风格、叙事手法等方面,它们都可以与主题进行协调,从而将自身的特点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美]李·R.波布克:《电影的元素》

杨晓林:《世界动画电影名片分析》

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范志忠、马华:《影视动画编剧学》

推荐阅读:

动画考研详解。#动画考研 #动画设计考研 #艺术设计考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