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的成绩能保留多久

  

  教师资格证考试其实是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它分为笔试和面试两大部分,其成绩保留规定如下。

  其中笔试成绩有效期2年,换句话说就是笔试成绩全部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才可以报名面试。

  需要注意的是:初中跟高中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成绩是互相通用的。小学笔试由于不分科,在笔试成绩有效期内,想报考另外科目教师资格证,可以直接面试就可以。

  教资资格面试成绩有效期3年,在有效期内参加认定就可以领取教师资格证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面试合格后这3年有效期是覆盖笔试成绩的2年有效期,也就是说面试合格后,即使笔试成绩已经失效,但面试成绩还在有效期内都是可以参加认定。

教师资格考试:三家分晋那些事儿

  作为一名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同学来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文化素养这部分知识了,其实文化素养对于一个教师而言,不仅仅是考试那么简单,也是一个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条件之一,学好不仅有利于考试,还有利于以后教育教学。那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说说三家分晋那些事儿吧?

  一、智氏选后

  话说到了春秋末期,智氏联合韩、赵、魏灭掉了范氏和中式后,智宣子年龄也大了,开始为候选人的选拔谋划了。经过层层筛选,智伯除了缺乏仁义之心外,各项指标都符合他老爹的选后要求,最终成了智氏家族继承者候选人。但同为智氏家族一员的智果深知智伯没有仁义之心,担心未来的智氏会因为他的为政不仁而破败,特向智宣子提出了疑虑。但智宣子似乎觉得这是小问题,便未听从族人智果的建议,果断选择了智伯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智果见劝告无效,为以绝后患,果断选择将自己的智姓改为辅姓。

  二、智伯无仁辱众怒

  正如智果所预,智伯上台后,初期确实展示了杰出的统治才能,但慢慢的变得越来越骄横跋扈,目空一切。一次智伯与韩、魏两氏喝酒,仗着自己的权势,多次捉弄韩氏家主及其家臣。再后来,智氏与赵氏家主联战打郑国,庆功宴上,智伯假装自己酒喝多,拿酒杯砸了赵氏家主。

  经过韩氏和赵氏酒桌事件后,韩氏和赵氏的隐忍使得智伯更加跋扈,嚣张地借晋国国君之名向韩、赵、魏三家所要土地,三家最终忍无可忍联手对付智氏,智氏最终被灭,而智果因为当初改姓而被保全幸存下来。

  三、赵氏报仇

  话说自酒会上被智果侮辱后,赵氏家主越想越生气,三家联手战胜智家后,赵氏家主第一件事情就是命人将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并把其头盖骨涂了漆做成酒器,自己用它来当作喝酒的酒杯。

  四、豫让尽忠报恩情

  赵氏家主用智氏家主头盖骨喝酒事件不胫而走,传到了智伯家臣豫让耳中,一想到曾经智伯对自己也挺尊重的,现在却落得这个下场,生气至极,决心为家主报仇雪恨。

  1.漆身吞炭报恩情

  决定了要为家主报仇之后,豫让马上开始了行动。首先,他想到的是先接近赵氏家主,随后便改名换姓故意犯事,最后被罚到赵氏宫中做杂活。进了赵氏宫中,他每天怀里都藏着一把小刀以待时机。某天,正准备行刺,身份被暴露。但此次赵氏家主念其对智伯的忠诚,选择放了他。但豫让并未对其感恩戴德,而是开始了新一轮的报仇计划。他想着此次刺杀行动失败,敌人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份和面貌,得改头换面从长计议。于是,他选择用漆涂抹自己全身以致于过敏,把自己弄成了一个癞子,回家一趟,妻子都没认出自己,自我感觉此次的改头换面效果还不错。但说话的声音还没发生变化,担心到时候被识破,又口吞火炭,最终把自己的嗓子弄哑。心想,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丑八怪了,赵氏是不大可能认出自己了,替家主报仇的日子也近在迟尺了。这就是漆身吞炭成语的由来。

  2.三击赵衣自刎留美名

  变成丑八怪后,豫让开始了他的二次刺杀行动。在经过多次摸索后,他发现赵氏家主会经常经过一座桥,所以就以这座桥当做作案据点。某天,赵氏家主经过该桥时,发现了将要刺杀自己的豫让,此次不打算放过他。但出于对豫让忠诚于自己旧主的敬佩。答应在他死前许他一个心愿可帮他完成。结果,豫让的要求是,请求能得到赵氏家主的衣服,能在其衣服上刺几下,这样也算是报了旧主的仇了。赵氏家主答应了他的请求。豫让接过赵氏家主衣服,在衣服上刺了三下,随后伏剑自杀。这座桥也因此事件更名为豫让桥。这就是豫让击衣成语的由来。

  关于三家分晋的事儿,有没有一种人无仁义,天必诛之,人有忠义,人必记之的感慨呀?

  别急!咱们来瞅瞅这个历史考点啥呢?

  五、牛刀小试

  【单选题】漆身吞炭出自于以下哪个历史人物?

  A.智果 B.豫让 C.赵襄子 D.智伯

  【答案】B。解析:豫让为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向赵襄子行刺,失败后选择用漆涂抹自己以毁容,用口吞火炭以变哑,二次行刺。答案选择B。

  

教师资格考试文化素养知识点

  文化素养这部分知识点,在综合素质考试过程中共涉及8-9个单选题,这部分的特点是范围大,难度高。虽然范围广,但是总是在历史、文化、科技、文学和艺术五大类。今天就历史中一战、二战的相关内容,帮助大家进一步学习。

  一战背景:

  大战爆发的原因在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以德国为主的新兴帝国主义不满英法老牌帝国主义占据着过多的殖民地,认为应该重新划分秩序,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可见,这场战争一开始就是帝国主义间的一次非正义战争。

  二战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并逐渐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主体,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世界范围内的大战。

  【考题再现】

  二战期间,中、美、英三国首脑召开国际会议,商讨了联合对日作战计划,确认了日本归还所侵占的台湾等中国领土。该国际会议名称是( )。

  A.波茨坦会议 B.凡尔赛会议 C.开罗会议 D.巴黎和会

  【答案】C。解析: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的首脑在开罗会晤,史称开罗会议,并于12月初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赞可夫的教育思想

  赞可夫的教育思想是教师资格证科目二考试的常考考点,常以单选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同时部分知识点可能以其他题型混合考察,因此考生需要引起重视,重点复习。

  1.著作与生平

  赞可夫是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著作《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问题》已经显现他是较早关心教育与发展关系研究的教育家。

  2.发展性教学理论核心

  赞可夫认为对传统的小学教学体系必须进行根本改革,而实现这种改革,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教学论核心,我们提出的教学论核心是:教学过程要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取得成效。

  3.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赞可夫强调,教育为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的心理学遗产给他带来了极大启示和帮助,维果茨基提出了教学与发展关系的观点和最近发展区理论。

  4.发展性教学原则

  ①以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

  高难度并不意味着越难越好,困难程度要控制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范围内,教学内容上要求增加系统理论知识分量,方法上尽力使学生过紧张沸腾的精神生活。

  ②在学习时高速前进原则

  并不是让儿童在一节课上做尽可能多的例题和练习,而是要求教学不断向前运动,克服多余重复和繁琐讲解机械练习,以节约时间加快进度,要善于利用一切手段提高学习质量。

  ③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

  要求学生在一半发展的基础上,尽可能深入领会有关概念和规律性知识,让系统知识在小学教学内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④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原则

  实验教学论要求理解对象是学习过程,指向内部,和一般教学论指向外部知识和技巧不同。

  ⑤使班上所有学生包括最差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原则

  人们往往把补课和布置大量作业作为克服学习落后状况的必要手段,没有在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结果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扩大了他们的落后状况。

  【例题】

  以下关于赞可夫发展性教学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难度并不意味着越难越好

  B.高速度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做练习

  C.理论知识起主导强调系统知识的重要性

  D.成绩好的学生不等于是发展好的学生

  【答案】B。解析:在学习时高速前进原则并不是让儿童在一节课上做尽可能多的例题和练习,而是要求教学不断向前运动,克服多余重复和繁琐讲解机械练习,以节约时间加快进度,要善于利用一切手段提高学习质量。

  

返回
顶部